.:.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为什么我们大学教授说出生率一旦下降将永不会回升 是不可逆的?
本頁主題: 为什么我们大学教授说出生率一旦下降将永不会回升 是不可逆的?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孤海一叶舟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3425
威望:1290 點
金錢:20196 USD
貢獻:11350 點
註冊:2016-12-19

为什么我们大学教授说出生率一旦下降将永不会回升 是不可逆的?

出生率下降不可逆是1944年论述的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推导的结果,不过现在已经有很多新的理论和数据研究在挑战它的科学假想啦。 

该理论诞生于1944年,别看它发布的早,它在如今的人口学还是绕不开的主流理论之一。社科类的理论一般生命周期都很长的,几百年的多的是,比如2百年前的两马(Karl和Weber)还是主流的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之一。

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研究的是经济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它把人口变化分别置于四个经济周期,预测出了一个不可逆的发展曲线。具体可以看看图(1944年的理论,当时并没有在中国采样):
 

  这里放一段当时的论文原文,这也是我觉得目前知乎er最关心的,和中国现状有直接联系的段落:

  The new ideal of the small family arose typically in the urban industrial society. It is impossible to be precise about the various causal factors, but apparently many were important. Urban life stripped the family of many functions i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recreation, and education .... In factory employment the individual stood on his own accomplishments. The new mobility of young people and the anonymity of city life reduced the pressure toward traditional behaviour exerted by the family and the community. In a period of rapidly developing technology new skills were needed and new opportunities for individual advancement arose. Education and a rational point of view beca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a consequence, the cost of child-rearing grew and the possibilities for economic contributions by children declined. Falling death rates at once increased the size of the family to be supported and lowered the inducements to have many births. Women, moreover, found new independence from household obligations and new economic roles less compatible with childbearing。

大白话精简:

家庭结构:小家庭结构+城市家庭结构中,许多前工业时期的家庭功能失效,比如教育、生产、消费、娱乐的社会化

工厂就业(更现代化的办公室就业):让每一个独立个体可以享受单人劳动,进一步从集体劳动中分离。

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激增,但养育孩子的经济回报下降。(小吐槽:rational point of view,好真实的上世纪陈腔滥调)

人均寿命:寿命延长,直接增加了家庭规模,进一步推高创造下一代的经济成本。

女性赋权:女性承担更多的经济角色,进一步从家庭义务中解放出来。

更重要的是,如果把这个理论放在非欧洲国家来看,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先有死亡率下降,紧跟随后的是生育率下降。想想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你35岁时,头顶上有4个老人生育意愿大还是有1个老人大点?而且随着科技经济进步,人均寿命只会越来越高,人均120岁本世纪就有望实现。

所以,按照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上述的哪一个经济因素可以逆转呢?是我们要从核心家庭变回宗族大家庭,还是从工厂办公室回归的集体农耕劳作,或者大家努力快一点去世,这样家庭人口轮替速度就可以加快?还是女人都锁家里一直生娃,生出来直接送农田开始耕地?

这个理论的基础就是:

1,人口变化和以上这些经济因素有直接关系; 

2,这些经济因素在工业化现代化这条轨道上很难逆转,所以出生率下降也不可逆转。

如果认同这两点,那确实看上去出生率下降逆转没指望了。 
…………………… 

当然了,社科的理论都是在不断变化的。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还预测到2000年左右,人类总人口会达到30亿,但我们都知道,其实2000当年就已经有60亿了,现在更是突破了70亿大关。 

好消息就是,最近很多研究都表明,人口下降是可以逆转滴,只要适当的社会经济条件出现。我看了几篇文献,挑两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分享一下。都是经济因素啊,其他因素我也不好多说什么。

  第一、当人均收入增加,人口就会增加 (注意是人均) 德国的MPIDR机构的最新研究,追溯了1992年到2012年这20年间,欧洲250个地区(是地区不是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收入变化。

上图: 

 
 
两个图都是income per capita,人均收入,不是国民生产总值,是具体到yearly gross amount of wages paid by employers per inhabitant的增加,每个人实打拿到手的钱增加,这个一定要搞清楚,而且很重要(下文会提到)。

这个研究主要是表述,发达国家中主流的”收入越高生育率越低”这个理论,已经因社会变迁遇到理论瓶颈。

当收入达到一个门槛时(即收入可以承担儿童教育,且该收入不影响育儿时长),收入增加会直接帮助生育率上升。

当然,对比尼日尔的6.8,索马里的6.0,马里的5.6出生率,目前法国1.8,瑞士1.5,丹麦1.7确实没法看。但看看那些蓝点点,2012年的那张,确实y轴是越往右(人均高收入)x轴的出生率就越高一些,所以,仅仅要讨论下降的出生率是否“可逆”,那这个研究还是有说服力的。

对比2012的分布,1992的出生率和收入则都很均衡。可见这20年之中,不仅仅是收入帮助了出生率增加,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从money到money+time的模式,也就是不仅仅发钱和增加人均收入,还有社会系统帮助巩固增加父母育儿的时间(比如增加父母双方育儿假期,平均工作时间缩短等等)。 

第二、贫富差距分化也可能会致使人口增长 上面那条是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横向综述,这条是放在单一社会内部而提出的假说。这假说我第一次读没读懂,反复看了两三遍,才有种恍然大悟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这是Oskar Burger and John P. DeLong (2016)依据Lesthaeghe & Surkyn、Tarde和Sorokin学者的经典理论推导的,并没有给出量性调查。  这个理论有点点绕,但很有意思:

Increasing wealth inequality could alter the ability of low-fertility norms to spread and persist, even independently of the ability to adequately circulate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If wealth inequality increases beyond some threshold, the ability for lower fertility norms to filter from upper to lower economic strata could change such that high fertility becomes more common in economically impoverished settings.

简单的概括就是: 

逻辑层1,低生育率是高收入人群的文化特色,低收入尤其是前工业社会基本不存在低出生率这个现象。 

逻辑层2,贫富极度分化的社会中,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的知识、意识、资源会产生阶级壁垒。 

逻辑层3,产生壁垒后,高收入人群中”流行“的低生育率,由于阶级固化,不会渗透到低收入人群。 

大白话就是:当有钱人特特特有钱,穷人特特特特特特特特别穷的时候,穷人自然会开始多生孩子。  我解释的再清楚一点。实际上,降低生育来提高生活水平,这是一种后工业的中等收入一下人群的一种集体觉醒。我们大部分人可能都忘记了,达到这个觉醒是有门槛的。

几个简单例子。  首先,你要接受良好教育,熟知高净值工作的竞争力来源于”高质量低数量“的人口投资。 

其次,你需要有机会去现代化或者工业化成熟的地区见过看过,亲眼目睹了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之间的差异。

最后,你有最最基本的社会资源,可以让你有权利选择脱离农耕劳作模式,从而可以实现低生育。  仅仅以上三点,是不是都是低收入人口同时低生育的门槛?  如果贫富差距大到,这样的认知不能从那1%渗透到最底层的10%、20%、30%……人口呢?没有了这样的认知,一部分人口回归农耕时期的”多子多孙才是福“的人口观念,这是分分钟的事情。

所以我才说上文强调,针对出生率而言,”人均实际收入“增加和”总体收入增加“有很大差别。  ………………

最后 当然,学术圈太多其他理论和调研来证明出生率可以逆转的,比如和温室效应的关系啦,比如宗教的关系等等。不过我看了看觉得都不太好玩,所以就放这两个让大家看个乐子。历史车轮滚滚,学者也都在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假说太多,不如挑有趣的读读。

所以,适合中国社会的人口增长模式,会是哪一种呢?  是人均收入增加?  还是。。。?  或者更有可能这两种以外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发展道路?  保持好奇,保持关注。

最后放一个 卡介苗的数量大家参考一下:
2014年签发卡介苗1200万支。。。全年出生人口为1687万人(中国国家统计局)
2015年签发卡介苗890万支。。。全年出生人口为1655万人
2016年签发卡介苗900万支。。。全年出生人口为1786万人
2017年签发卡介苗1200万支。。。全年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
2018年签发卡介苗620万支。。。全年出生人口为1523万人
2019年签发卡介苗570万支。。。全年出生人口为1465万人
2020年签发卡介苗540万支。。。全年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
注意了!2021年签发卡介苗150万支。。。全年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

 
 
 
 
 
 
 
 
 
 
 
 
 
 
 



赞(46)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6-14 15:50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23 06:39